组成
RAID的由RAID卡和磁盘对应组成。
RAID0
RAID 0亦称为带区集。 它将两个以上的磁盘并联起来,成为一个大容量的磁盘。 在存放数据时,分段后分散储存在这些磁盘中,因为读写时都可以并行处理,所以在所有的级别中,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。 但是RAID 0既没有冗余功能,也不具备容错能力,如果一个磁盘(物理)损坏,所有数据都会丢失,危险程度与JBOD相当。
RAID1
两组以上的N个磁盘相互作镜像 ,在一些多线程操作系统中能有很好的读取速度,理论上读取速度等于硬盘数量的倍数,另外写入速度有微小的降低。 只要一个磁盘正常即可维持运作,可靠性最高。 其原理为在主硬盘上存放数据的同时也在镜像硬盘上写一样的数据。 当主硬盘(物理)损坏时,镜像硬盘则代替主硬盘的工作。 因为有镜像硬盘做数据备份,所以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。 但无论用多少磁碟做RAID 1,仅算一个磁碟的容量,是所有RAID中磁盘利用率最低的一个级别。
如果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磁碟建RAID 1,可用空间为较小的那个磁碟,较大的磁碟多出来的空间也可以分割成一个区来使用,不会造成浪费。
RAID2
这是RAID 0的改良版,以汉明码 (Hamming Code)的方式将数据进行编码后分割为独立的位元,并将数据分别写入硬盘中。 因为在数据中加入了错误修正码(ECC,Error Correction Code),所以数据整体的容量会比原始数据大一些,RAID2最少要三台磁碟机方能运作。
RAID5
RAID Level 5是一种储存性能、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。 它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(硬盘分割)技术。 RAID 5至少需要三块硬碟,RAID 5不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,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,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。 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,可以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。 RAID 5可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。 RAID 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,但保障程度要比镜像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镜像高。 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,只是因为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,写入数据的速度相对单独写入一块硬盘的速度略慢,若使用「回写快取」可以让效能改善不少。 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,RAID 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,存储成本相对较便宜。
RAID10/01
RAID 10是先镜射再分割资料,再将所有硬碟分为两组,视为是RAID 0的最低组合,然后将这两组各自视为RAID 1运作。
RAID 01则是跟RAID 10的程序相反,是先分割再将资料镜射到两组硬碟。 它将所有的硬碟分为两组,变成RAID 1的最低组合,而将两组硬碟各自视为RAID 0运作。
当RAID 10有一个硬碟受损,其余硬碟会继续运作。 RAID 01只要有一个硬碟受损,同组RAID 0的所有硬碟都会停止运作,只剩下其他组的硬碟运作,可靠性较低。 如果以六个硬碟建RAID 01,镜射再用三个建RAID 0,那么坏一个硬碟便会有三个硬碟离线。 因此,RAID 10远较RAID 01常用,零售主机板绝大部份支援RAID 0/1/5/10,但不支援RAID 01。